中医察言观色知健康:印堂观诊与夏季养生

时间:2025-07-15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85

很多人都以为“颜面”就是单纯的一张脸,所谓“人活脸面,树活皮”、“颜面尽失”,似乎只是面子问题。然而从中医本源看,“颜”与“面”大有不同!“颜”是眉目之间的区域,即中医极为看重的“印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其“眉目之间”,而清代段玉裁更明确指出,“颜”即两眉之间的印堂、中正处,是道家的“上丹田”、相书的“命门”。

这个方寸之地,是我们观察身体健康状态的重要窗口。督脉这条“阳脉之海”,带着一身阳气的精华由此直通巅顶;而足太阳膀胱经这条人体最长、阳气次旺的经脉也从“目内眦”(睛明穴)出发,包裹护卫着颜区。这片双重“太阳”温煦照耀的热土,正是健康气色的晴雨表。

image.png

健康的印堂,是“白里透红”而非满面通红。如白色丝帛包裹着隐约的红晕,代表着阴阳和谐、气血充盈。一旦这里发生异常--过红可能心火亢盛(舌尖红赤,或生口疮);发白暗示血虚或气虚(少女贫血,往往印堂先见苍白);发青多为气滞血瘀(常叹气胸闷者常见);发黑则是大凶之兆(《内经》警示“黑色团聚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现代人饮食起居多有不慎,狂饮冰啤冷食、长期熬夜追剧、久坐空调环境,无形中戕伐阳气,致使督脉与膀胱经寒气凝结。孩子们“山根处显露青筋”尤为常见,这小小一根青脉,实则是寒湿深潜的报警信号,背后隐藏着发育迟缓、鼻炎哮喘、厌食尿床等诸多问题。而山根处出现的横向细纹(甚至多条)则代表心脉供血不足,需要及时关注,不可大意。

夏季炎烈,心火当令,正是“养心”、“温阳”、“护颜”的黄金期:

顺时养“心”清内热:心应夏,少吃辛辣油腻,多吃清心降火的食材:莲子羹安神宁心、百合粥润肺清心、新鲜瓜豆如苦瓜、冬瓜、丝瓜清解暑毒。保持心境平和,“心静自然凉”,避免情绪耗伤气血。

护督温阳避寒邪:

“三伏灸”借天之热提振督脉阳气,祛除深伏体内的寒湿毒素。避免空调直吹,尤其保护后颈(大椎穴)与腰骶(命门区域),防止邪风乘虚直冲督脉,邪风冲督脉,久伤阳气,则印堂易现晦暗。

image.png

畅通膀胱祛湿浊:

夏季汗多易伤津液,也易被湿气困滞。适度活动微微出汗,排出湿邪。拍打或循经梳理从头顶沿后背至脚小趾的膀胱经路线(尤其腰背臀腿),犹如开启身体除湿“总开关”,能让身体慢慢变轻盈。

调息凝神察颜光:

每日晨起照镜,观察印堂光色。若偏暗晦,可闭目调息、静心吐纳,想象金色阳光温煦印堂;若感头重如裹、精神困顿,点燃清香一支,气息清远如露,可醒神驱秽。印堂温润即为心脉得养之象。

印堂这片方寸之地,正是觉察身心状态的珍贵窗口。夏季养生之道,核心在于顺应天时,内清外护:内则调养心神、清解暑热,以滋养其本;外则固守阳气、畅通经隧,以抵御寒湿侵扰。常观察印堂气色,勤实践养护方法,健康的身心状态,正是在这种细致的觉察与对自然的顺应中,悄然养成。在这个流火七月,若我们能放下冰镇饮料、避开冷风直袭、安坐片刻静心,那份从“颜”(印堂)到“心”的澄澈通明,便是最珍贵的养生护身符。印堂作为心神最直白的映照之所,它的纯净光亮胜过世间万千修饰。

撰稿人/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