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问卜皆是虚,我命由我不由天

时间:2025-08-25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69

“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出自《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孙悟空向菩提祖师拜师学艺时的对话。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与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高度契合,体现了道教贵生重己、积极有为、性命双修的修行观。

一、道教反对“外求”,主张“内求”

道教的核心是“道”,而道是宇宙本源,也是人先天具足的本性。道教认为,人之所以会陷入困惑、依赖仙佛占卜,在于“失其本”,忘记了自身本就与“道”同源,却误以为幸福、命运需向外求于占卜,这是“舍本逐末”。

求仙问卜局限性:道教虽承认神仙、占卜的存在,但认为它们只是“道之用”而非“道之本”。神仙的庇佑、占卜的吉凶,本质是外在的、暂时的,若过度依赖,反而会让人被外在吉凶、他人意志所束缚,失去对自身命运的主动权。道教经典《太平经》批判“事事问鬼神”的行为:“鬼神者,助天地为治,不可纯任,纯任则逆天道”。鬼神、占卜只是辅助,若将其视为主宰,便是违背天道。

image.png

“自己做主”是守本:道教认为,人本身就是道的化身,先天具备自主自足的本性。《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并非自然界,而是自己如此的本然状态。人若能回归“自然”,便无需外求,因为自身的“性”与“命”本就与道同频,自带做主的能力。但这种“自主”也并不是盲目蛮干,而是“明己之性、顺己之命”,即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么,继而顺着与道相合的方向行事,便是“做主”。

二、道教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自主性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教义之一,最早出自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卷十六《黄白》。它这与传统“宿命论”所不同,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正是这一思想的通俗表达。

命不是天定,而是己造:道教认为,命分为“先天之命”(与道同源的生命本源)和“后天之命”(由自身行为、心念所塑造的轨迹)。后天之命虽有定数,但先天之命完全由自己掌控,通过修心炼性、修身炼命,人可以改变自身状态,甚至突破“先天定数”。葛洪在《抱朴子》中言:“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乎此者,不求诸外”,人是天地间最具能动性的存在,命运的陶冶需靠自己,而非外求神仙。

做主是修己的过程:道教的“自主”不是任性妄为,而是通过修行(如内丹、心性修炼)唤醒内在的道性,让行为符合道的规律。如“明心见性”:通过断除贪嗔痴,让心回归清明,此时的做主便是顺道而行,自然能避开困惑、把握方向,知道“我是自己的主人”,而非神仙、占卜的附庸。

image.png

三、道教“自主”实践方法

道教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论,同时也提供了如何“自主”的实践方法。

内丹修炼:道教最主要的修炼方法之一,通过修炼体内的精气神,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心性修炼:道教认为,道性是生命超越的内在根据,通过心性修炼,达到空虚闲放的状态,可以实现生命的超越。

形神修炼:道教形神修炼的最终目标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即通过整合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提升,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在道教语境中绝非否定神仙、占卜的存在,而是提醒人:真正的力量不在外,而在己身。人需做的,不是向外求庇佑、问吉凶,而是通过修心、修身,唤醒与道同源的自主性,最终实现“我命在我”的自由。

撰稿人/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