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劳妙手涂吾像,但愿君心合我心”对修行的启示

时间:2024-12-23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2349
“何劳妙手涂吾像,但愿君心合我心。”这两句话来源于《灵官真经》。关于王灵官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曾因一句誓言,成为道教的大护法,灵官爷脾气火爆,嫉恶如仇,敢说敢做;但也心悯众生,深知修行之艰难而时时护持着后世的修行人。王灵官说的这句话,大意可以理解为:不必在塑造我的神像上多花功夫,只愿你与我同气相求、心心相印。

关于“心”的话题,在各种法门里,都离不开它。不论我们是诵经、持咒、书符、咒水,亦或是合神炼将、行持秘法,“心”乃是重中之重。那么王灵官说的心,有几层含义呢?
至诚之心
王灵官,原名王恶,后改名王善。师从道教四大天师之萨守坚祖师。早年间,当萨祖云游在湘阴县时,误焚了王灵官的庙祠。王灵官怒而上告于玉帝,玉帝赐给王灵官金鞭一条,慧眼一只,命其纠察萨祖师过错。王灵官便跟在萨天师后观其过错十二年,最终被其感动,对天盟誓拜萨祖为师,愿为部将、奉行法旨。至此,王灵官追随萨祖斩妖除恶、祈晴祷雨、普济众生。当萨祖修行圆满,准备奉诏回天庭时,由于天下道观虽香火鼎盛,但却没有专职护法镇守之神,王灵官遂主动请求留在下界,承担镇山护庙之责,体现了维护道教传承的拳拳之心。从此王灵官成为道教的护法神,这便是后世“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由来。其后三界有难之时,元始天尊诏令王灵官下界降妖除魔,王灵官奏曰:“吾师萨公守坚,誓重如山,亦同下界,救拔世人……”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灵官祖师身体力行盟誓大愿,就连元始天尊听闻都深受感动。
《灵官真经》云:“汝若自负誓,万劫失人身,我若自负誓,永世配魔群。”王灵官祖师曾立下重誓,如果违背誓言,甘愿生生世世沦落魔群,其决心之大可敌须弥。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在修行之初已心生功利,遇到困难就退转甚至半途而废,殊不知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至诚之心是与天地同德的至境。只有无我利他,以人道效法天道,天人合一,方修道有成。

17349105662081beeb7a8a6f2b3948a7f5db36a395.png

慈悲之心
相传北七真成道后,上帝一一敕封,他们纷纷表示谢恩。然而,唯有邱祖不肯谢恩。当三官大帝询问邱祖为何不谢恩时,邱祖俯伏在玉阶上,泪流满面地奏道:“后世修行学道之人,如臣般承受那百千万苦而不退初心者,万中难选一也。修行之路,道阻且长,好最难学,非学好不能了道。臣担忧后世修行者,面对诸多磨难,难以坚守初心。”邱祖的忧虑深深触动了在场的王灵官。听闻邱真人所言,王灵官大发恻隐之心,他深知修行之路的艰辛与孤独,更明白修行者内心的渴望与挣扎。于是,他对邱祖说:“后世若有修行之人,学道之士,无论他们修行之路多么艰难,只要他们有三分修持,我便有七分感应;若他们有十分修持,我便随时照临,护佑他们度过难关。”
《灵官真经》有云:“汝若奉吾者,吾神侧耳听。勤心奉吾者,吾当速现形。”王灵官以一颗仁爱慈悲之心,自告奋勇地承担起护持后世修行弟子的重任。他不辞劳苦,无论修行者身处何地,面临何种困境,他都会及时出现,给予他们帮助和护佑。
王灵官的慈悲之心,不仅体现在对修行者的关怀与护佑上,更体现在对整个世界的慈悲与包容。他深知众生皆苦,因此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化解世间苦难,照亮修行者前行之路。他的慈悲之心,如同阳光一般照耀着每一个修行者的心灵,给予他们无尽的温暖和力量。由此可见,修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解脱和升华,更要拥有一颗慈悲之心,去关爱并帮助众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坚定。
纯正之心
王灵官嫉恶如仇、法力高强,是道教中正义之神的化身,被称为都天纠察大灵官。《灵官真经》有云:“玉帝赐吾旨,金鞭手内擎。火车如风转,一转万里程。专寻忤逆事,金鞭立现形。”那么王灵官是如何得到玉帝青睐,位居道教五百灵官之首的呢?
萨守坚祖师在《雷说》强调:“法本诸道,道源诸心。”道法的灵验与否,关键在于“心”。这里的“心”直指人的精神世界、思想意识。种种法术、神通的运用,皆源于内心,是内心世界的映射与体现。因此,保持内心的纯正与清净,对于修行者来说至关重要。元始天尊评价王灵官说:“要得下方妖魔免诸苦楚,除非豁落火车王灵官。此神赤心忠良,不顺妖邪,方断魔鬼。”由此可见,王灵官之心何等纯正,这也是王灵官道行高深、神通广大的重要原因。
各派祖师传下来的法,虽历经千年而不衰,但其灵验与否,却并非一成不变。古人用法灵验,今人用起来却未必如此,这其中的关键,并不在于法本身,而在于使用法的人。法虽相同,但人心各异,修行者的境界、心态、信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法的效果。
“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现代社会中,修行之路充满了诱惑与陷阱。很多人本末倒置,只追求神通法术,而忽视了心性的修炼,违背了祖师传法的初心。这种偏离正轨的修行方式,不仅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就,反而会导致行法不灵验,甚至走火入魔。因此,在修行路上,我们应该以王灵官为榜样,时刻不忘初心,保持内心的清净与纯洁,摒弃杂念与私欲。当心中充满浩然正气,与天地同频共振时,何愁神不应,法不灵?
文字整理/杨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