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代三足鼎立的——建安三神医

时间:2023-03-03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656

三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大分裂又大一统的时代。

这个时代很残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个时代很浪漫:桃园结义,挂印封金,三顾茅庐,死而后已。

这个时代很文艺:建安七子独领风骚,竹林七贤肆意纵怀。

可是有很多人似乎忽略了,这也是一个名医辈出的时代,和曹操、刘备、孙权同时代的,还有三位伟大的医家,他们生于乱世,见证了无数的残酷、屠杀、病痛,他们一生都通过精湛的医术希望给这片古老的土地洒下和平和健康的种子。他们被后人称为“建安三神医”,并永垂青史,成为一代传奇。这就是方剂之祖张仲景,杂术大家华佗、杏林春暖董奉。

一、方剂之祖张仲景

图片

可能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被后人冠以“医圣”之名而永载史册的张仲景其实和曹操是同一时代的人。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他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二、浪迹江湖的华佗

图片

中医历史上有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外科手术达人,至今他神乎其神的麻醉技术仍让我们无法理解。这就是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华佗高明之处,在于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他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善用针灸医病的创始人、先驱者。他在应用针灸治病上的建术,广为后人称颂,其特点是取穴少、疗效高,有“若当灸,不过一两处”之说。现代中医临床应用的“华佗夹脊穴”就是华佗根据临床经验首创使用的。

三、杏林春暖的董奉

图片

董奉,字君异,三国时吴侯官(今福建长乐市古槐镇)人。自幼聪颖好学,酷爱钻研医术,集各家之长,创董医一派。他信奉道教,尝隐居庐山南般若峰下。他医术高超,为人治病分文不取,但要求重病患治愈者,种杏五株,轻病患治愈者种杏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余万株,郁然成林”。千禽百兽,嬉游在杏林中,使林中杂草不生,人称“杏林”。杏子年年丰收。董奉盖了一座草舍,规定凡要买杏的人,不必惊动他,只需用同等的器具装一筐谷放在草舍中,就可取一筐杏子。董奉把获得的大量稻谷和粟米,散发给贫苦者。因此董奉种杏田的故事,广为流传,庐山至今还有杏林源、董奉馆等遗迹。

我们回顾与缅怀这些伟大的医家是对传统医学的另一种传承,只要我们永远记着他们,他们就没有离我们而去,作为后人,我们唯有沉下心来学习、继承往圣之绝学,追寻前圣的脚步。

文字整理/华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