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到,得不到——修行的核心是修德
在尘世的喧嚣中,我们如同置身于一场永不停歇的追逐赛。对钱财名利的迷恋,对家亲眷属的执着,怀揣着美好的憧憬,拼尽全力地奔跑,以为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能被上天垂青,得偿所愿。我们日夜操劳,在名利的漩涡中挣扎,在情感的纠葛里徘徊,满心期待着命运能给予丰厚的回馈。
然而,世界的本质远非我们表面所见那般简单。从物理层面来讲,世界本质为波动,万事万物都有其独特的频率。当我们的内在频率与外在物质的频率不匹配时,就如同两个不同频率的音符,无法和谐共鸣,自然无法同频相吸。我们苦苦追求却始终求而不得的困局,往往源于德行的缺位。
一、厚德载物
《周易》有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以其宽广深厚的胸怀承载万物,无声却有力,它包容着山川湖海、草木虫鱼,无论高低贵贱,皆给予生存的空间。正如君子应以高尚的品德包容世间万象,以宽广的胸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人物。
一个人若心怀贪念,私欲如野草般疯长,即便一时凭借手段得势,占据高位,享受荣华,但这种违背道德的“得”,就像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终将因德不配位而自食其果。历史上,多少贪官污吏,在位时肆意敛财,滥用职权,最终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沦为阶下囚,因此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反之,心怀善念、行事磊落之人,往往能在不经意间收获福报。历史上通过修德逆天改命的真实例子多不胜数,如袁了凡早年命运被算定,诸事不顺。但他并未消极接受,而是通过积极行善积德,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他广行善事,救济贫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仕途顺遂,还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所以德高,方能望重,德厚才是成就人生、赢得尊重的基石。
二、以德立身
一提到“德”,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做道德楷模、活雷锋,这样错误的理解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觉得自己不是圣人,疲于奔命都来不及,哪有时间鞠躬尽瘁地去做别人眼中的老好人?然而修德不是成功学工具,也不是评判标准,无需刻意做多少件好事,而是努力活出我们生命中本真的真善美。
那普通人该如何修德?我们不妨抓住生活的重心,于家庭,用心照顾好家人,给予他们温暖与关爱;于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创造价值;于自身,做到自我负责,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与修养。于人于己,无悔于心。
三、修德生慧
德不是外在的标准,而是本真的自性。唯有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摒弃不良的习性,培养良好的品德,才能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得失与挑战,不必在物欲中浮浮沉沉、患得患失。因为钱没了可以再挣,工作没了可以再找,朋友没了可以再交,爱情没了可以再觅,人生来就一无所有,何惧从头再来?
事实上,当我们把德行修炼到一定的火候,与天地同频,此时所需之物自然随之而来,这是生命质地改变后的自然感召,何须刻意为之?
愿我们以德立身,以心正行,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积累德行,收获幸福,最终超越世俗,证得大道。如此,方不负此生,不负天地。
撰稿人/杨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