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功法难不难?至简!太聪明的人反而修不好
自古以来,丹道修炼总是蒙着一层神秘面纱。
在许多人想象中,那必定是艰深复杂、玄奥难测的神秘法门。然而历代真师却反复强调“大道至简”,现实中更有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太聪明的人,反而修不好。
这其中的微妙,实在值得细细品味。
一、丹道的“难”,从不是难在“复杂”
修炼丹道并非要创造什么新奇之物,而是追求返璞归真,回归大道本原。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道破了丹道的根本要义——效法自然。
《周易》指出:“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自然之理一点也不神秘,往往呈现出简单明了的形式。
许多向往丹道者到处寻师访道,总期待学习神秘仪式和复杂口诀。殊不知,上乘的丹道功法只在“至简”之中。如萨守坚天师所著《雷说》载:“惟依奉行此符篆咒诀简要之文,不在遍参广览。”
事实上,丹道之难,从不是难在功法多复杂,而是难在得遇明师传授正法,难在历经考验而道心不退。故而老子感慨:“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二、太聪明人为何修不好?错在“以智害道”
既然丹道功法并不难学,为何“太聪明”的人反而难以修行有成?大多出于以下三种因素:
一是追求复杂,轻视简单。许多修炼者将俗世经验代入修行,未悟“为道日损”之理,自以为越高级的丹道功法越复杂,于是看不起简单的抱元守一、凝神调息之法,不愿亲身实修实证,终落得“入宝山而空回”,实在可惜。
二是过度分析,信脑不信师。丹道修炼重在身心验证而非思维推演,聪明人往往矜才恃智,不贵师教,沉迷于广参玄览,执着于理论文字研究,甚至试图用“科学”来剖析“玄学”,缺乏真诚笃实的信心。功夫精进需要“信、愿、行”三者合一,疑心一生,便停滞不前。
三是不易降伏妄心。《清静经》揭示:“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古德云:常灭妄心,不灭照心。妄心正是阻碍众生得道的关键原因,一切不止之心,皆妄心也;一切不动之心,皆照心也。太聪明的人思维活跃,念头纷飞,此即“妄心”炽盛,如何能达到虚极静笃的先天境界?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看起来敦厚质朴的人,脚踏实地,循序渐修,反而比精明强干之士更快取得修炼实效。正应了黄元吉所言:“兹欲修道,须知聪明智慧皆为障道之魔。”
三、大巧若拙,聪明不如守拙
自古以来,丹道从不是教我们“如何变得更聪明”,而是教我们“如何才能合于道”。
庄子讲“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唯有放下才技、褪去机心,摆脱世间人人都在追求的“聪明”,才能真正与大道融通为一。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静经》中蕴藏着修炼丹道的最高心法,即“清静”二字。你不用去“采”,不用去“找”,不要去想“今天练得对不对”“什么时候能有效果”,只需依照传承修炼,身心清静自然,自能步入玄妙之门——识神退位,元神主事,召摄先天之炁归于身中。
说到底,在俗世中聪明是本事,更容易获得学术成就,但在修炼丹道方面恰恰相反,上乘丹道功法本就至简至易,太聪明的人反而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无法深入。
大道至简,大巧若拙。绝圣弃智,与其聪明,不如守拙。守拙,才是更接近先天本原的状态,才是真修之道。
撰稿人/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