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科普] 重阳节蕴含的道家元素 2025-10-29
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庆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这一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活动,更与道家文...
- • [文化科普] 神明为什么不提前阻止人们作恶呢? 2025-10-24
老祖宗有句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是说天地之间有司过之神时刻监察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不论你在什么样的场合做出了什么事情,都会被举头三尺之处的神仙分毫不差地记录下来...
- • [文化科普] 元神为宗:萨祖《雷说》的修行启示 2025-10-24
在《雷说》中,萨祖提出了“行先天大道之法,遣自己元神之将,谓之法也”的观点,认为元神修炼才是贯穿修行始终的本源,而符箓、咒语、手诀等外在形式,不过是辅助元神与天...
- • [文化科普] 为什么说:修炼丹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025-10-24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就好比“缘木求鱼”的寓意,如果捉鱼才是目标,爬树本领再高也无意义。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错了。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修炼丹道。丹道功...
- • [文化科普] 丹田:生命能量的汇聚之所 2025-10-24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养生、中医理论和武术修炼中,“丹田”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身体上的一个部位,更是一个蕴含生命能量、连接精神与肉体的神秘枢纽...
- • [文化科普] “天人相应”:萨祖修行理念内涵探析 2025-10-17
“天人相应”是道教哲学与修行体系中的重要理念,其思想既源于先秦道家对天与人关系的思考,又经后世道教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形成了兼具哲学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
- • [文化科普] 为何古时师父收徒前要先考察三年? 2025-10-17
古时拜师,师父都前要先考察三年,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不免有所疑问。他们认为师父的一身本事应该广而教人,传承祖师爷留下的法脉,让更多人弘法利生才是。如果每个来求学的人...
- • [文化科普] 天垂象,地承气,一宅一局皆道法 2025-10-17
《周易·系辞》有言:“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上古伏羲氏仰观星斗流转,俯察山川起伏,在日月交替中捕捉到天地运行的密码,以八卦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这八个符...
- • [文化科普] 为何古人说“阴阳”不说“阳阴”?泰卦与修仙之秘 2025-10-17
在中华文化的基因里,“阴阳”二字如影随形 ——中医调病讲阴阳平衡,文王演卦论阴阳消长,寻常百姓也知道“阴阳五行”这个名词。可你是否想过:为何古人始终说“阴阳”,...
- • [文化科普] 没多少人记得的清代抗疫名医 2025-10-17
余霖(约 1723-1795 年),字师愚,安徽桐城人。不同于坐堂问诊的名医,他更像个“追着瘟疫跑”的医者——哪里有烈性传染病爆发,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也正因这份“接地气”...
- • [文化科普] 为什么师父在道教传承中尤为重要? 2025-10-11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尊师重道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大家的成长经历中,老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三岁开始上幼儿园起,老师就开始陪伴孩子的成长,直...
- • [文化科普] 修行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 2025-10-07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修行并非遥不可及的高深之事,它往往藏于日常琐碎之中。所谓修行,其实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于平凡中见非凡,于细微处显真章。简单事中见恒心,日...
- • [文化科普] 八段锦:承载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现代养生良方 2025-10-07
在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长河中,八段锦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简便易行的练习方式,以及与中医养生思想的深度契合,历经数百年传承而不衰。它不仅是一套经典的养生功法,更是中...
- • [文化科普] 别的医生挑剩的患者,就由我来治吧!隐入尘埃的名医 2025-10-03
不是每个胸怀天下的名医,都能被后人铭记。历史只会记录那些光辉璀璨的名字,而很多默默做出贡献的名医都会渐渐隐入尘埃,好像从来都没来过。在清代温病学的璀璨星河中,就...
- • [文化科普] 日常中修行,可以从“一转念”开始 2025-10-03
人生际遇如长河奔流,或平缓或湍急,往往不由人自主选择。有人能每天在晨钟暮鼓的伴随中修行,有的需要在喧嚣的日常中寻一线内心的清净。而世间本无十全十美之事,亦无十全...

